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重复问题的重复解法导致了成长的停滞
很多人都渴望像马斯克一样,造火箭、搞自动驾驶、做人形机器人,做一些前人不曾做过的事情。
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,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,大家更多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需求,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运营动作,一个又一个的不需要太多思考和决策的产品设计。
重复的工作,没有新挑战的事情是工作中没有学习成长的主要原因。
重复的工作,意味着这件事你已经做了好多次,每次都使用了同样的解题方法,解题动作甚至都已经固定下来了。比如,对于工程师来讲,虽然换了一个需求,但 都是同样的增删改查。
重复 = 问题本身的重复 + 解决问题方法的重复,这两种重复共同导致了成长的停滞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写了很多年的prd,还是在一线写prd,很多程序员写了很多年的增删改查 还依旧在写基本的增删改查。
当你一直在“停滞区”时,就无法获得成长的。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的新问题,恭喜你,你很幸运,即使是被动成长,也代表你在不停的成长。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,业务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、产品、运营新问题,大家都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,团队也都在成长,也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成长回报和物质回报。业务稳定的时候,大部分人会进入到停滞区,也就是舒适区,会面对更多的重复问题。
即使是在业务增长期,工作内容客观上也是存在重复的。
想在重复的工作中找到成长,就需要打破问题的重复 或者 解决方法的重复,从第四象限,走向一二三象限。
我有一些不一定成立的想法分享
《如何评断创新性》这篇文章是我早年写的什么是创新。
第一个技巧:面对重复问题,尝试换一种方案来解决,让自己从停滞区走向主动成长区。举例:
- 之前手写增删改查代码,后来自己写了代码生成工具,模板化自动生成代码;
- 之前以模板方法为主要的设计模式,这次改为函数式编程,组合替代继承,更优雅更易读;
- 之前的产品设计以Axure画稿,然后进入ui设计环节,现在开始以figma为产品稿,同时在figma上和UI直接协作
- 等
不是所有的重复都值得换一种方式来进行,参考《如何评断创新性》,需要根据更换解决方法之后的长短期收益来评估。即使会涉及到投入度、时间等方面的问题,我认为事情都是可沟通的,更多的在于你对自我的成长要求。
第二个技巧:面对重复问题,标准化、自动化、极简化流程,从自己解决转变为需求方自己解决,一是减少停滞区的停留时间,二是在标准化、自动化的过程本就是 从停滞区转向主动成长区。举例:
- 大部分的互联网startup公司,都有运维工程师这个岗位,在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手动运维,包括机器运维、网络运维、服务运维、上下线发布运维等。后来有了devOps,运维转向sre,把运维动作标准化、产品化,使得开发人员可以自行发布,从而实现CI/CD/monitor等,也提升了协作效率和质量。
- 数据分析师常自称“茶树菇”(查数据的姑娘),产品运营的数据需求,大多会先提给分析师,由分析师一次又一次的去跑不同维度和指标的数据。需求需要排期,产品运营的数据易得性不能满足,茶树菇也长期处于停滞区做重复的事情。公司经过一定的发展,就有了数据产品,一定程度上满足产品运营简单常规的数据分析,在减少茶树菇停滞区停留时间的前提下,数据效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。
- 在互联网领域,类似的case很多,重复动作标准化、自动化、产品化,让重复问题转变为需求方可以低成本快速解决的问题,皆大欢喜。
第三个技巧:面对重复的问题,抽象、提炼,形成新问题,从停滞区走向完全成长区。举例:
- 深入某个点,对问题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。比如同样是增删改查的需求,这次给自己加了隐含条件是P99从原来的600ms到300ms。这种提出更高要求的做法,对于成长型人员来说,是贯穿于整个生涯的,是对自我“高标准严要求”的结果。
- 抽象问题,找到更高level的问题,从解决一个问题 转变为 解决一类问题,训练了系统性思考能力。比如,作为产品经理,本次我需要针对当前产品 出一个“产品错误信息提示”的优化需求 => 抽象问题,“错误信息提示有多少种方式,我们适合哪种方式”。在解决我们产品错误提示优化 这一个小问题的过程中,实际上解决了一类问题。
-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,往往是向上一个level的问题没有能解决。如果你能解决掉上一个level的问题,当前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。这就是抽象和系统化思考的魅力。
第四个技巧:跟老板聊,主动去承担一些新的需求、解决一些新的问题,从停滞区走向完全成长区。对于希望主动承担一些新问题的人,应该没有老板不喜欢吧。前提是当下手里的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。
主动承担更多 ≠ 挑活, 挑活 ≠ 有问题。还是那句话,只要好好说话,没什么事情是不能聊的。
相关文章